召廟石窟

召廟石窟在巴林左旗林東鎮一帶,自古佛舍古跡頗多,除上京臨潢城遺址外,城西的深山古寺又以“東蒙佛教”圣地著稱,召廟石窟即是其中較古老的一個,也是全國現存唯一一座遼代石窟古跡。

  召廟分為前召和后召,這里說的是后召。名為“真寂之寺”。前清時巴林王擴建后,清帝御賜“善福寺”匾額?,F在石窟部分及其唇連的七間大殿保存尚好,屬契丹文化珍跡。

  召廟,距林東鎮四十里。桃石山遠遠望去象刀劈一般的懸崖上托起一顆桃石。蒙語將它叫做金-山。與桃石山南北并行相對的一段,叫阿拉申敖拉,即圣水山,山下正對著后召處,有一眼清泉,甜極、涼極。據說當初盛逢廟會,每天萬數多全用此水。

  召廟石窟鑿于桃石山東側的懸崖上,召北有一石澗,可攀登至峰頂,從山的西側上山,有一條S形的石洞,僅容得一身,出口有很窄的一條石縫,名曰“紅門”。出口后又臨絕壁,只有一躍才上坦途,此道可謂險中有樂。

  召廟坐西向東,這與契丹族“朝日”習俗相符。七間大殿,寬二十三米,深六米余。正面壁上百數十浮雕神像中間,穿有三窟。以正中一窟為最大,三個石窟內均有雕像。

  關于真寂寺建造年代,前召曾有記載為乾隆九年所建,但實際上是遼末已有之。

召廟石窟歸類巴林左旗旅游景點欄目,歡迎查閱更多巴林左旗旅游景點。召廟石窟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!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對您的版權或者利益造成損害,請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發送到brilliant0210@qq.com,我們將于3個工作日內予以刪除。
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代學習+微信: jshbs2016
 
掃碼 支付寶掃紅包 掃到大紅包

掃一掃得紅包第二范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