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帝廟位于海城市內,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后經來海的山西商人捐資修繕,作為山西會館。前殿是懸山式建筑,磚木結構,面闊三間,進深一間。前有抱廈,有轉角、補間雙生昂五鋪作斗拱,昂嘴雕云紋。青石鼓形柱礎,柱和橫額之間嵌木雕龍鳳去板,施彩繪。后門有小卷棚,有轉角、補間單昂三鋪作斗拱,柱額之間嵌木雕花卉板。后門兩旁各開六角菱形小窗一個。正脊磚雕游龍,脊中間插“穿天戟”三根,脊的兩端有大吻。斜脊磚雕跑獸。整個建筑造型宏偉別致。前殿兩旁修建東西配房各五間,均為硬山式。后殿為硬山式建筑,面闊五間,前有回廊,梁枋之間嵌有燕尾木雕,施彩繪。山門為歇山式建筑,面闊三間,中間開門。有轉角、補間單昂三鋪作斗拱。門上懸掛“關帝廟”牌匾。門外有大、小石獅各一對。山門兩旁建鐘、鼓二樓,均為歇山頂、磚木結構。有柱頭和補間三鋪作斗拱,施彩繪。東樓懸鐘,西樓置鼓。
整個建筑由山門、鐘鼓樓、前殿、后殿、東西配房、戲臺組成。山門前有立體石雕大獅子兩尊,守衛在門前。整個建筑群占地約3000平方米。
前殿為懸山式建筑,雕梁畫棟、屋檐斗拱翹昂、木刻精致,前楹與后柱均用磨光鼓石為基,前有外廊后有抱廈,山門左右建有鐘、鼓二樓,結構嚴密、檐角翹麗、造型別致。后殿造型樸素;東西廂房為硬山式建筑。整個建筑群布局工整、雄偉,特別是木雕工藝,刻工極細。山門墻面有三國演義壁畫。該建筑群從一九八七年起,省、市政府先后撥款達百余萬元和博物館自籌資金近二百萬元,先后對該建筑群進行了全面維修和重建,現仍有戲臺沒有恢復。
山西會館建筑群從建筑規模到建筑風格以及建筑技術等方面看,都是海城市目前僅存的幾處清代廟宇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之一。其保護范圍:圍墻內及墻外東、西、北均為20米,南40米以內。建設控制地帶: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。該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由遼寧省一九九三年八號文件公布。
0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