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靈谷寺

南京靈谷寺

靈谷寺是由一個寺廟建筑、國民革命將士公墓和靈谷公園組成的風景名勝區。由于歷史的原因,們還是籠統的稱為靈谷寺。靈谷寺地處紫金山東南麓,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。紫金山早在六朝時就已是佛教圣地,梁武帝時,其周圍大小寺院已達70多所。到了明代,這些寺院歷經滄桑,大部分被毀,只有南麓獨龍崗一帶的蔣山寺、定林寺、宋熙寺等少數幾座保存完好。

靈谷寺前身就是處于獨龍崗的開善寺,南朝天監十三年(514年)梁武帝為埋葬寶志和尚,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。唐代改稱寶公院,北宋大中祥符年間,改稱太平興國禪寺,明初改為蔣山寺。朱元璋為建明孝陵,命人選中獨龍崗這塊風水寶地,于是就下令將這一帶包括蔣山寺在內的所有寺院都遷往紫金山東麓,合為一寺。因為靈谷寺的地形是“左群山右峻嶺”之間的一片谷地,所以命名為“靈谷寺”。

靈谷寺初建時,規模宏大,殿宇林立,佛塔矗立,從山門到大殿,長2.5公里,占地約500畝,僧人1千。難怪朱元璋將它看成杰作,并御筆題額“第一禪林”??上Ш髞硪蛟獗鸾匐y,只有無梁殿得以幸存。到清同治年間重修靈谷寺,規模已遠不如當年,然而紅墻黃瓦、松翠林茂、鳥語花香、環境幽靜,仍不失“靈谷深秋”的佳景。靈谷寺主要是由紅山門、陣亡將士牌坊、無量殿、松風閣、靈谷塔、寶公塔與三絕碑、琵琶街等建筑組成。

明代靈谷寺的規模遠大于現在,其它建筑還有金剛殿、天王殿、五方殿、毗盧殿、觀音閣、禪堂、客室、方丈室等。清代中葉的靈谷寺,又恢復了昔日的盛貌。除殿宇修復外,并有“靈各八景”著稱。這八景是:鐘阜晴云,浮秋月,古殿鐘聲,蒼池松影,銀杏棲霞,清泉咽竹,空衍應掌,曲水流筋。這些景觀飽經滄桑,特別是在太平天國時期,太平軍與清軍曾把這里當作戰場,所以寺內建筑被嚴重毀壞,只有無梁殿是磚砌建筑,得以完整保留下來。

無梁殿是明代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建筑,因殿內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。由于這座殿是磚石拱券結構,不用梁木,所以俗稱“無梁殿”。無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(138年),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。大殿的東西長53.8米,殿前露臺寬敞,面闊5間,進深3間。雖然經過多次重修,但其結構始終沒變。

殿頂是重檐九脊琉璃瓦,屋脊上的3個琉璃瓦塔是-塔。其建筑結構改變了我國古建筑梁柱結合框架式的建筑傳統。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,全部用磚砌造而成。它采用了中國古代石拱橋的建造方法,由基層用磚先砌5個洞,合縫后疊成一個大型的拱形殿頂。我們看到這5個開門的每一間就是一券,每排為5券,正中一間券洞最大,寬11.4米,高14米。內部雖為券洞結構,外部卻仍以仿木結構的形式出現,檐下有出挑的斗拱,正面還設有門窗,是一座采用多樣券法,錯綜連接后構成的建筑。

其結構之堅固,氣勢之宏偉,技法之精湛,堪稱一絕。雖說在我國其他的地方也有類似的無梁殿建筑,如浙江寧波保國寺。山西五臺山顯通寺、太原水作寺、四川峨眉山萬年寺及蘇州開元寺等,但在建筑結構和技法上,靈谷寺的無梁殿更顯獨特、完善。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建筑藝術。

現殿內陳列著辛亥革命名人蠟像,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蠟像,這些蠟像是依據當時的歷史照片、資料,參照人物各種角度的鏡頭,按真人大小1:1制作的,共組成22組帶有故節的動態畫面,蠟像造型形態逼真,栩栩如生,再現了革命先驅叱咤風云的生動場面。

無梁殿后為第一公墓,當時由于陣亡將士之多,公墓沒能全部容納,采取以師為單位,用抽簽方法,從每一軍階將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。墓地北側墓墻東、西兩端各有一碑柱,分別是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微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,這兩座碑已成為南京市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,作為向青少年進行國主義教育的基地。其它景點坐落其后,遠山共長天一色的蒼翠景色,可以讓您充分領略到靈谷勝境那“萬松參天,一徑幽深”的旨趣。

用時參考

2小時

交通

游2、靈中線到靈谷寺公園站下

門票

35元

開放時間

7:00-17:30

景點位置

玄武區鐘山風景名勝區

南京靈谷寺歸類玄武旅游景點欄目,歡迎查閱更多玄武旅游景點。南京靈谷寺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!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對您的版權或者利益造成損害,請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發送到brilliant0210@qq.com,我們將于3個工作日內予以刪除。
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代學習+微信: jshbs2016
 
掃碼 支付寶掃紅包 掃到大紅包

掃一掃得紅包第二范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