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公洞

陶公洞

  陶公洞位于大若巖景區,在大若巖山腳下。洞高56米,寬76米,深79米,是浙南最大的石室。

  “洞內晦明,隨云變幻,云歸則暗,云散則明?!倍捶稚?、下兩層,下層建有三間觀音閣,閣前有可納數百的講經壇。

  洞外建九楹前殿、鐘鼓樓、廂房及僧廚,洞內南側一條56級石梯通向上層“天臺”。天臺后建有胡公殿,供奉胡公大帝座像,前面是文昌閣。胡公殿神龕右下一罐狀“赤水井”,常年不涸不溢。

  洞內南側巖壁上有二條形長洞,謂之流米洞和白鲞洞。夜間燈燭輝映,洞壁白石,或似游云,或若鱗片,昏明異形,遠近殊色。洞口絕壁上山溜滴珠,灑入池中,如同“天女散花”。

  陶公洞靠山面水,洞前有巨石,高約20米,稱“登仙石”。洞北側200米處,可見三崖峙立如屏障,名“三獅同眠”。崖巔有“迎客松”。陶公洞附近還有六螺山、白云嶺、龍頭洞、朝天龜、赤水亭等景點。

  陶公洞被道家譽為“天下第十二福地”。三國時有道士王玄貞在此-;南朝梁武帝天監九年(510),被稱為“山中宰相”的陶弘景隱此撰《真誥》一書,因此亦被稱為真誥巖。

  洞內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(866),宋、明、清曾陸續修建。這里香火茂盛,每年農歷8月初到9月9日為香期。

陶公洞歸類永嘉縣旅游景點欄目,歡迎查閱更多永嘉縣旅游景點。陶公洞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!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對您的版權或者利益造成損害,請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發送到brilliant0210@qq.com,我們將于3個工作日內予以刪除。
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代學習+微信: jshbs2016
 
掃碼 支付寶掃紅包 掃到大紅包

掃一掃得紅包第二范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