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白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,是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,于唐天佑元年(904年)建造的。傳說在于山西麓坡地上挖基,卻掘出一顆五彩寶珠,故將塔命名為“報恩多寶定光塔”。附屬的寺廟亦稱“定光塔寺”。其實,這是王審知事先策劃的。他派人暗埋珠寶,再公開挖掘出來,這樣可為塔取個好名,可聚人心,可讓閩王是孝子的消息不脛而走。
初建時塔內砌磚軸,外環木構樓閣,是一座高66.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。每層的斗栱、云楣、棟梁、欄桿都經過精雕細刻,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。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,塔被雷火焚毀。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重建時,改為七層八角磚塔,高41米。因為外面涂上白灰層,故稱白塔。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,可鳥瞰榕城景色。
白塔已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且與烏塔遙遙相對,有“榕城雙塔”之稱。
0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