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維墓

姜維墓

  姜維,字伯約,三國時天水冀城(今甘谷縣)。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。據《三國志?蜀書》、《劍閣縣續志》等有關史料記載:維少孤,隨母局,自幼博覽群書,酷孫武之學,有膽義,才智超人,心存漢室,志統一中原,原為魏中郎將,建興七年(227年)冬,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,維歸蜀,亮特器重之。建興12年(234年),亮病故,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,封平襄侯。延熙19年春(256年)晉升漢大將軍。維繼亮志,竭忠盡力,欲恢復中原,再興漢室。維乃揮師隴西沓中(今文縣附近)屯田,次年魏伐蜀,漢中失守,姜維退守劍閣(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),魏將鐘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,趔趄難進,向維投書勸降,維堅守不答,列陣守險。11月,魏將鄧艾出謀,勸蜀后主劉禪不戰而降,并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。維偽降鐘會,伺機恢復。公元264年鐘會誣鄧艾據蜀謀反,司馬昭至長安,命鐘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。會欲據蜀,問計姜維。維示意盡殺北來諸將,事泄,北來諸將殺會及維于亂軍中。姜維亦被剖腹分尸,享年62歲。

  姜維逝世后,忠骨埋在四川,但故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,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,于1999年修建了占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,該館由前廣場、大門、前庭、牌坊式耳門、主殿等建筑物構成,主體建筑為懸山頂雙坡水,斗拱飛檐,有外圍廊檐十二柱,起脊瓦獸,二龍戲珠,琉璃筒瓦,內設九梁十八柱,仿古式土木結構建造。大殿建筑面積為360多平方米。整座建筑莊嚴肅穆,宏偉壯觀。院子西側有一石碑,碑石上是楊成武將軍題寫的“姜維故里”四個大字。大殿廊沿明柱上懸掛著名人題寫的匾、聯,圍墻上有當代名人題寫的詩詞名句碑刻等。殿內東西墻壁上畫有山水人物國畫,精美絕倫。正中塑有身高4米的姜維圣像,目光炯炯,威武莊嚴。紀念館后山為將軍坡,山上有土窯式古洞一處,相傳是姜維母親當年居住過的窯洞,曾經是撫養姜維長大成人之處。沿山坡而上,有姜維衣冠冢一座,由墓碑和樹木花草景觀構成。周圍芳草萋萋,松柏掩映。放眼北望,渭川景色盡收眼底。該館已被當地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憑吊懷古,瞻仰禮拜。已辟為一處旅游勝地,四季游人不絕。

  楊成武將軍題寫了四個大字“姜維故里”。每年清明節,故鄉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,來紀念這位“但有遠志,不在當歸”的大將軍。

姜維墓歸類甘谷縣旅游景點欄目,歡迎查閱更多甘谷縣旅游景點。姜維墓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!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對您的版權或者利益造成損害,請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發送到brilliant0210@qq.com,我們將于3個工作日內予以刪除。
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代學習+微信: jshbs2016
 
掃碼 支付寶掃紅包 掃到大紅包

掃一掃得紅包第二范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