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臥寺遺址

虎臥寺遺址.gif

虎臥寺遺址位于縣境西南隅虎臥山。始建于漢代,名曰壽峰寺。此地山巒疊翠,風光秀美,相傳后晉時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賄賂契丹,此山遂為遼地。天神不忍腥穢沾辱佛場靈山,特現白額身保護佛法,自此有虎盤踞,此山遂稱虎臥山。明代中期,有一名曰德玉之高僧云游至此,觀其山風氣秀異,決定作錫茲山。他走到虎踞巨石前對虎說道:“我今來此為佛傳教造一方福利,你是靈獸要超脫異類,若離開這里,我將劈山鑄像卓錫于茲”。言畢,虎紋絲未動。德玉又說,如不離去就把我吃掉,說著往前走了幾步,虎仍不予理睬。德玉反身走到山澗小溪,沐浴全身后又來到虎臥石前,對虎說:“我身體已洗干凈,現在可以吃了,如果不吃你就走開?!彪S后老虎搖尾點額,率領眾虎遠離此山。于是德玉重振山門,更新殿宇,改名“虎臥寺”。  

寺院分東西兩進院,西院建正佛殿三間供奉如來佛主,凈業殿三間,伽藍室前后圍繞,鐘、鼓樓立于寺院門前兩側。院落參天古松覆蓋,殿宇內焚香煙霧繚繞,山巒間木魚聲聲回蕩,善男女拜佛求神者絡繹不絕,堪稱一代名勝。  

虎臥山天然洞穴亦為一奇特景觀,寺外東數米有一洞神奇幽遠,相傳可通往懷安城萬圣寺睡佛殿,明代翰林侍講張士范曾往來于其間,石壁上留有題句。偏南又有一風洞,如將輕薄之物扔入洞中,片刻間即可被風卷出洞外。風洞東側有神仙洞,為德玉師徒成正果處。迤邐向北有明洞,內置石幾石案,為張士范讀書之所,再西之冰洞,洞口只容一縮身而入,洞內可容數十人。水從石縫中滲出,如漏天飛雨,每到三伏盛夏,則凝凍成形狀各異冰柱懸掛洞壁,洞底積水成冰嚴若明鏡相映成趣,額為“冰天傲暑”。南折十余米處之洞,洞口被巨石覆蓋,隆冬每至黃昏,暖氣如蒸直沖天空,似素煙冉冉入星斗,象吹匹練倒懸接地坤,額曰“雪竇回春”。  

寺外西南有一方巨石(約20余平方米)從山腰伸出,此乃虎臥之處,名曰“虎臥石”。昔雖虎去,然留虎掌撲痕于石上。  

虎臥山勝景吸引歷代韻士騷人至此觀景詠詩,留下絕妙詩句。自明成化丙申年至清代曾五次修葺并立碣以記。后歷經創傷,五十年代初拆東院禪房,1974年拆北、南佛殿。今雖蕩然無存,但仍有游者觀古松、察臥石、探洞穴、究石碑撫今追古。

虎臥寺遺址歸類懷安旅游景點欄目,歡迎查閱更多懷安旅游景點?;⑴P寺遺址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!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果對您的版權或者利益造成損害,請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發送到brilliant0210@qq.com,我們將于3個工作日內予以刪除。
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代學習+微信: jshbs2016
 
掃碼 支付寶掃紅包 掃到大紅包

掃一掃得紅包第二范文網